夯实大国粮仓的“营养”基石——解码磷复肥行业龙头新洋丰的硬核质量之道
时间:2025-09-07 16:39:43来源:新华网
 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问鼎全国磷复肥龙头,新洋丰的崛起,是一部以“品质”为名的奋斗史。这背后,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以超国标的内控标准重塑行业高度,是以短期成本的“舍”换长远价值的“得”,更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新洋丰以每一粒高品质肥料,夯实大国粮仓的“营养”基石。

新洋丰荆门总部生产基地

  夯基固本:以“真”立信,坚守质量生命线

  “绝不造一粒假肥!”——早在1988年,新洋丰董事长杨才学承包石桥驿磷肥厂之初,就立下了“铁律”。

  彼时的化肥市场,部分企业为追逐短期利益,“以次充好、虚标含量”的乱象屡见不鲜,杨才学定下的这一“铁律”在当时更显得难能可贵。不论历经市场风云变幻、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还是面对产品供不应求的紧俏行情,新洋丰始终坚守这一底线不动摇,由此踏上“质量兴企”的坚实之路。

  数十年来,新洋丰从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蜕变为全国磷复肥行业的龙头企业,12座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九省,复合肥年销量突破430万吨,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先后荣获“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农民心目中的好品牌”等殊荣。

  何为真肥料?新洋丰给出的答案朴实而坚定:养分含量真实,不偷工减料,不虚标含量,更不用其他元素混淆氮磷钾核心元素——这是对“真”最直接的诠释。

  “总养分含量是衡量肥料质量的关键指标。含量不足,肥料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影响作物生长。”新洋丰安全质量环保监察部副部长朱佳明说道。不仅总养分要达标,氮、磷、钾乃至各项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必须精准匹配,才能为作物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最终实现作物优质高产。

  为了确保每一粒肥料都货真价实,新洋丰制定了严格的检测体系。“生产厂每4小时一检,化验中心每8小时一检,检测不合格严禁出厂。”朱佳明的语气中透着坚定。不仅如此,化验中心每月还会对所有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随机取样交叉检验,形成了“自检-专检-互检”三重保障体系。

  层层检测,环环把关,检验的不仅是肥料的质量,更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新洋丰绝不造一粒假肥,我们要确保销售到农民手中的每一粒肥料都是真材实料。”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在一张张检测合格的报告中具象化。这背后,是新洋丰为每一粒肥料注入真材实料的决心,更是为中国农业丰收提供坚实保障的承诺。

  精益求精:以“细”匠造,镌刻“24字方针”精度

  随着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内在“硬核”的基础上,新洋丰又提出“不结块,不粉化,无破损,无色差,颗粒匀,表面光,易溶解,包装靓”24字质量方针。短短24字,浅显易懂到外行人都能一目了然,但背后凝结的匠心与坚守,远比字面上看起来更为厚重。

  走进新洋丰复合肥生产车间,洁白的肥料正顺着传送带鱼贯而出。一粒粒肥料圆润饱满,色泽光亮,颗粒均匀,单看外观便透着一股“精致”。这份精致的背后,是新洋丰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把控。

  “公司规定肥料颗粒大小必须控制在2.00-4.00mm之间。”新洋丰硫酸钾复合肥厂厂长郭琦向记者展示手中的肥料时介绍道。而国家标准规定范围是1.00-4.75mm,新洋丰为何要自设“紧箍咒”?

  “颗粒越均匀,不仅产品美观,更便于机械化施肥,更受农民欢迎。”新洋丰工艺技术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海道出了标准背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考量。

  严苛的标准带来的是生产成本的增加。

  “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筛分环节,简单来说,就是将不在2.00-4.00mm范围内的肥料‘回炉重造’。这个范围越小,回炉的比例就会越高,成本也跟着往上走,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李国海坦言。

  这背后增加的每一分成本,都无声诉说着新洋丰对品质的坚守。即使是在产品供不应求的销售旺季,新洋丰也从未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产能。

  面对化肥行业长期存在的结块、粉化两大痛点,新洋丰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在高塔生产线上,我们通过加装塔式冷却器,有效降低了包装时的肥料温度,减少结块现象。”李国海介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智能施肥设备的迭代升级,对肥料溶解度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新洋丰以精益求精的执着回应这份期待,在提升溶解度的道路上持续突破。

  “比如‘洋丰至尊’系列产品,在常温水中静置一小时,溶解率可以稳定达到92%以上。”李国海自信地说道。这不仅是对产品性能的打磨,更是新洋丰与农业现代化同频共振的主动担当。

  智领未来:以“智”提质,数智驱动质效跃升

  肥料生产的质量命脉,蕴藏在配料、转化、吸收、造粒、烘干、冷却、包膜等每一个关键工段的精细控制中。每个工段都会对肥料的养分含量、颗粒大小、溶解度、强度等核心指标产生影响。虽不至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生产过程中的任何细微波动都可能悄然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如今,这些曾依赖人工经验的环节,已被自动化系统编织成一张严密的质量控制网络。

  在配料车间,原材料钾肥经投料斗落入传送带,平稳流入下一工序。在中控室内,配料系统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荷重、瞬时流量等关键数据。

  “根据配方设定好氮磷钾比例后,系统便自动精准配比进料,”郭琦解释道,“告别了过去依靠人工经验估算的模式,养分配比更精准。”

  巨大的造粒机持续运转,自动化系统如同中枢神经,实时协调着料浆温度、转鼓转速、返料比等核心参数,从而确保肥料养分分布均匀,水分含量精准可控,颗粒大小一致,颗粒强度显著提升。

  中控室的电脑屏幕上,生产线上各个工段的运行数据清晰可见。这些实时、量化的指标,为操作人员提供了精准的调控依据,告别了过去“凭眼睛看、凭经验猜”的粗放模式。经过改造升级,各个工段之间实现自动连锁,上一工段参数出现波动,下一工段便会立刻自动跟进调整。这种全链条的精准调控,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使产品外观品相与内在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自动化改造,多年来贯穿于新洋丰十二座生产基地的每一条生产线。

  目前,新洋丰还在积极试点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数字化赋能,为生产线注入更强大的智能控制能力,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确保生产过程的极致稳定,让每一批产品都保持“始终如一”的卓越品质。

标签:

生活指南
  • 豪士面包荣膺烘焙行业市场地位双项荣誉 每日时讯

    面包指以小麦粉、酵母、水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经

  • 每日报道:越俎代庖怎么读拼音是什么?越俎代庖下一句接什么?

    越俎代庖怎么读拼音是什么?yuè zǔ dài pá

  • 当前看点!北京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启动全市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北京市气象台7月24日10时40分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17

  • 最新资讯:防灾减灾救灾一线见闻|生活重启 复工复产——广东怀集灾后重建一线见闻

    7月8日至9日,记者重返遭遇6·17严重洪涝灾害的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

  • 福建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并维持防汛Ⅲ级应急响应_焦点短讯

    福建省防指决定于9日10时30分终止防台风应急响应并维持防汛Ⅲ级应急

  • 滚动:南大“AI试炼场”发布 无缝对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4日至6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变与守正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

  • 焦点简讯:香格里拉:夏牧场上燃烧的篝火

    最先到来的是23岁的姐姐阿木和20岁的弟弟帮志。这对四川省木里县俄

  • 焦点访谈丨为有源头活水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

  • 从宝岛到西安 台胞十余年深耕织就“两岸温情”

    于我而言,‘如何靠近一个人’不仅是工作的核心,更是走

  • 【新疆故事】“00后”单臂小伙:足球为翼逐梦绿茵场

    停球、抢断、射门,足球场上独臂男孩凯塞尔·哈斯木江备受众人关注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西部,有一群“追光”的青年科学家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防灾减灾和地方生态环境修复;探索前沿

  • 芒种涨水天 哪里进入一年中雨水最充沛时节?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6月5日),我国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

  • 一颗粽子的“时空”之旅:端午滋味里的不变情结

    农历五月,在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记忆里,端午桌上的一颗粽子是千年

  • 珠江流域维持双应急响应 部分中小河流或有超警洪水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27日消息,受强降雨影响,未来

  • 破解临床骨缺损修复难题 中国团队历时15年研发材料获准上市

    记者5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为破解临床骨缺损修复难题,中国科学

  • 南凭高铁崇凭段首座配电所受电成功 预计7月联调联试

    5月15日,南宁至凭祥高铁崇左至凭祥段(以下简称:南凭高铁崇凭段)龙

  • 民生
    • 当前热讯:上海苏州河畔主题光影音乐会带民众回望抗战历史

    • 国家疾控局印发传染病疫情预警管理办法

    • 世界过敏日特别活动 “科学抗敏”走进家庭一线_焦点

    • 今年以来中国游泳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次数最多